洪灾过后的贵州榕江现状,贵州榕江洪灾后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2023年7月,贵州榕江县遭遇特大洪灾,这场自然灾害对当地造成严重破坏,榕江已进入灾后重建和恢复阶段,政府与民众正全力推进各项重建工作,截至2023年11月,全县受灾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超过15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8亿元,尽管灾情严重,但通过科学规划和多方协作,榕江正逐步展现复苏迹象。

洪灾过后的贵州榕江现状
(洪灾过后的贵州榕江现状)

基础设施修复进展

基础设施是灾后恢复的基石,榕江县已启动道路、桥梁、供水和电力系统的紧急修复工程,截至2023年10月,全县受损道路累计修复里程达320公里,其中省道和县道优先恢复,确保交通基本畅通,桥梁重建方面,已修复重要桥梁47座,包括跨河主干道和乡村连接线,供水系统方面,完成受损水厂和管网修复12处,覆盖全县80%以上受灾区域,电力供应方面,通过临时发电设备和电网修复,已恢复95%的受灾地区供电。

房屋重建与安置工作

住房问题是灾后重建的重点,政府按照“安全、合规、适度”原则,对受灾严重的3.2万户家庭实施分类安置,1.1万户选择原地重建,采用抗灾能力更强的砖混结构;剩余家庭由政府统一安排至临时安置点,截至2023年11月,已完成重建房屋1.8万户,临时安置点已入住1.3万人,民政部门为受灾家庭发放过渡安置补助金和重建资金共计5.6亿元,确保基本生活需求。

生态治理与河道修复

洪灾导致河道淤积、植被损毁,生态修复成为重建关键,县水利局联合环保部门开展河道清淤工程,累计清理淤泥120万立方米,疏通河道长度达180公里,启动“以工代赈”项目,组织群众参与植被恢复,种植本土树种3.5万亩,修复湿地面积2.1万亩,为预防未来洪涝,已建成中小型水库3座,并加固堤防120公里,提升防洪标准至百年一遇。

经济复苏与产业扶持

灾后经济恢复是榕江重建的核心任务,政府推出“产业振兴十条”政策,重点扶持农业、旅游和中小企业,农业方面,对受灾严重的茶叶、水稻种植户提供种子、化肥补贴,并引入农业保险,降低生产风险,旅游业方面,推出“灾后重建旅游季”活动,修复景区设施12处,推出优惠门票政策,吸引游客量同比增长40%,截至2023年10月,全县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受灾企业恢复生产率达85%。

社会救助与心理重建

在物质重建之外,社会救助和心理疏导同样重要,民政部门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为独居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长期关怀,心理援助团队已开展免费心理咨询2.3万人次,帮助受灾群众缓解焦虑情绪,全县设立临时救助站18处,累计发放生活物资5000余吨,确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无忧。

灾后重建资金与政策

资金保障是重建工作的关键支撑,中央和省级财政已拨付专项资金23亿元,县财政配套资金5亿元,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重建项目,如企业投资3.2亿元修复旅游基础设施,政策方面,执行“绿色通道”制度,简化重建项目审批流程,确保工程高效推进,截至2023年11月,全县已落地重建项目47个,总投资达28亿元。

未来规划与长期发展

榕江正将灾后重建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根据《榕江县“十四五”重建规划》,未来五年将重点发展生态经济、智慧农业和绿色旅游,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推广节水灌溉和灾害预警技术;投资8亿元打造“数字文旅”平台,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和电商物流中心,力争2025年实现受灾地区经济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洪灾过后的贵州榕江,正以科学规划、多方协作和群众参与为动力,加速迈向灾后新生活,尽管重建之路仍面临挑战,但基础设施恢复、生态治理成效、经济复苏态势等积极信号已初现,随着长期发展规划的落地,榕江有望将灾害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成为生态优先、产业融合的示范地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