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七件事不宜做,高温天气夏季7大禁忌,健康与安全必须避开的事项
-
长时间户外暴晒作业
高温天气下长时间进行户外劳动,如建筑工地、农业劳作等,会加速人体脱水并引发热射病,建议每2小时进入阴凉处休息15分钟,佩戴宽檐帽和防晒面罩,工作服选择浅色透气材质。(高温天气七件事不宜做) -
饮用冰镇冷饮解暑
突然摄入低温饮品会刺激胃肠黏膜收缩,导致血管骤然收缩,正确做法是饮用常温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每日饮水量控制在2000-3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
穿着深色不透气衣物
黑色、深蓝色等深色衣物吸热率高达80%,且化纤材质透气性差,建议选择浅色棉麻材质,每4小时更换一次工作服,在腰后、腋下等部位涂抹清凉油增强散热。 -
依赖传统风扇降温
普通风扇仅能加速体表汗液蒸发,无法降低环境温度,当气温超过35℃时,应配合空调或电风扇使用,室内外温差控制在8℃以内,避免直接吹风引发着凉。 -
忽视身体信号继续运动
出现头晕、恶心、皮肤发烫等中暑前兆时,立即停止运动并转移到阴凉处,正确处理方式是:用湿毛巾冷敷大动脉处(颈侧、腋下、腹股沟),补充含盐电解质饮品,若持续抽搐需立即送医。 -
长时间使用汽车空调
密闭车厢内空调长时间运行,会导致一氧化碳积聚,建议每隔1小时开窗通风5分钟,设定空调温度在26℃左右,重点使用内循环模式,儿童、老人等敏感人群需避免车内久待。 -
过量食用寒凉食物
频繁摄入冰淇淋、冰镇西瓜等寒凉食物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腹泻、腹痛,建议采用"热食+凉茶"搭配法,如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汤品,避免空腹饮用冰镇饮品。
高温天气应对要点
- 上午10-16点减少户外活动
- 随身携带折叠水壶和遮阳伞
- 使用物理降温贴辅助散热
- 晚间睡眠保持空调开至除湿模式
- 定期进行中暑急救演练
- 建立高温作业人员健康档案
- 配备自动感应式体温计监测
高温防护物资清单
- 含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
- 防晒指数SPF50+的广谱防晒霜
- 3M 6200系列防尘口罩
- 便携式电子体温计(误差±0.1℃)
- 车载氧气瓶(500ml/次)
- 防中暑药盒(含藿香正气水、清凉油)
- 防晒衣(UPF50+认证)
高温作业安全规范
- 作业前进行健康筛查(血压、心率)
- 穿戴反光背心、防滑劳保鞋
- 携带紧急联系人卡片(含血型信息)
- 作业区每50㎡配置直饮水机
- 建立"三查"制度(查证件、查防护、查状态)
- 设置应急避暑站(配备电解质饮料)
- 每月开展防暑应急演练(模拟中暑急救)
高温天气健康监测
- 晨起静息心率超过85次/分钟需警惕
- 皮肤湿度指数>70%提示脱水风险
- 尿量<500ml/日需及时补水
- 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皮肤温度差<2℃)
- 瞳孔扩大(直径>4mm)预示脱水
- 脱水率>3%需立即干预
- 皮肤出现"靶心样"红斑(中心红、边缘白)
高温防护装备标准
- 防晒手套(透湿量<7.5g/cm²·h)
- 防晒鞋(鞋底防滑系数≥0.5)
- 防晒头套(UPF值≥50)
- 防晒面罩(视野≥80°,透光率>90%)
- 防晒衣(布料含银离子涂层)
- 防晒帽(帽檐宽度≥8cm)
- 防晒袖套(袖口遮盖范围≥15cm)
高温作业环境监测
- 温度监测:每10分钟记录环境温度
- 湿度监测:相对湿度>75%需启动除湿
- 空气流速:作业区风速保持1.5-2m/s
- 紫外线强度:>300W/m²需加强防护
- 氧气浓度:维持>19.5%安全标准
- 颗粒物浓度:PM2.5<75μg/m³
- 噪声分贝:<85dB(A)
高温作业时间管理
- 黄金时段(6-10时)安排低强度工作
- 午间(11-14时)执行轮岗制
- 午休时长:连续作业4小时需休20分钟
- 暴雨预警期间停止露天作业
- 皮肤灼伤应急处理流程(冷水冲洗15分钟)
- 眼部化学灼伤冲洗标准(生理盐水持续冲洗30分钟)
- 车辆自燃预防措施(每日检查电路、油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