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传“通辽某楼盘突发整体坍塌”的短视频及图文信息,引发部分市民关注,经通辽市住建局、应急管理局联合调查,截至2023年10月15日,通辽市范围内未发生任何楼盘坍塌事故,市建筑质量监督站表示,已对全市在售及在建房地产项目进行全覆盖排查,所有工程均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要求。
官方紧急辟谣:多部门联动澄清事实
10月14日,通辽市网信办联合住建、公安、消防等部门启动舆情处置机制,通过调取监控画面、实地走访工地及周边居民,确认网传视频系2021年某工地模板拆除时的局部脚手架晃动画面,与“整体坍塌”无关联,市住建局发布声明,强调将依法严惩造谣传谣行为,已对涉事账号进行封禁及行政处罚。
谣言传播链路与溯源分析
经技术手段追踪,不实信息最早源自某短视频平台用户“北疆观察者”发布的拼接视频,通过剪辑旧工程画面并添加“突发坍塌”字幕传播,随后在“通辽贴吧”“同城论坛”等平台扩散,48小时内触达超50万人次,网信办指出,部分网民因对施工安全规范认知不足,轻信片面信息,导致谣言扩散。
专家解读:建筑安全监管体系升级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专家李明阳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通辽市执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要求所有项目通过荷载试验、结构安全评估等12项检测。”2023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通辽市房地产项目质量合格率达9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市民反应与社会信任重建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居民仍存在担忧情绪,通辽市住建局现场设立“质量安全咨询台”,累计解答市民疑问300余条,市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82.6%受访者认可政府辟谣效率,较上月舆情事件处理满意度提升19.3%,某楼盘业主代表王女士表示:“官方透明化处理让我们更安心。”
法律追责:典型案例警示作用
通辽市法院披露,已对首发谣言者张某判处有期徒刑3个月、罚款5万元,张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被起诉,其抖音账号累计获利超80万元,此案成为《刑法》第291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本地首例司法实践,震慑效果显著。
舆情应对机制优化方案
根据《通辽市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2023版)》,此次事件推动三项机制升级:一是建立“小时级”舆情监测系统,二是开通“12345热线”专线通道,三是组建由工程师、律师、媒体人构成的专家智库,市网信办负责人表示,将推动《通辽市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条例》立法进程。
行业警示:强化建筑工程透明化
通辽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发布《施工过程公开管理规范》,要求从2024年起,所有在售项目必须公开结构设计图纸、材料检测报告等8类关键文件,中建三局东北分局宣布投入500万元建立“智慧工地”系统,实时上传360度全景监控数据至政务平台,住建部门同步开通“扫码查质量”小程序,市民可查询项目资质及检测记录。
构建清朗网络生态
此次事件表明,网络谣言治理需技术、法律、教育多管齐下,通辽市计划在2024年投入1200万元用于:1)升级城市级网络舆情监测平台;2)开展“安全生产进社区”科普活动;3)建立房地产领域谣言举报奖励制度,市党委书记赵会君强调:“我们将以此次事件为转折点,打造全国房地产信息透明化标杆城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