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为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截至2023年6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数据显示,31个省区市党委主要领导中已有100%受到巡视或专项督查覆盖,省级“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查办率达92.7%,标志着反腐败斗争实现省区市全覆盖,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党中央“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坚定决心,更推动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创新。
监督机制创新
中央纪委创新建立“巡视巡察联动”机制,将常规巡视与专项督查结合,2022年对中管干部开展任前廉政审查1.2万人次,覆盖率达100%,浙江省通过“巡视+审计+群众举报”三结合模式,2023年查处厅局级干部23人,同比上升41%,中国政法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李林指出:“这种立体化监督体系有效破解了‘一把手’监督难题,2022年省区市‘一把手’被问责人数较五年前增长3倍。”
制度约束强化
2023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设“政治监督”专章,明确对落实“两个维护”不力的行为实施“一案双查”,广东省2022年制定《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核查办法》,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异常申报线索1.3万条,立案审查580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明认为:“制度约束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预防’,2023年省级干部因违反政治纪律被处分人数下降37%,但主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比例提升至98%。”
科技赋能反腐
国家监察委2023年启用“监察大数据平台”,整合31个省级行政区1.2亿条公职人员信息,运用AI算法识别异常资金流动,江苏省2022年通过平台发现某市交通局虚报工程款1.8亿元,追回资金创省级反腐纪录,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家张伟指出:“区块链技术在审计留痕中的应用,使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挪用案件下降62%。”
基层监督激活
2023年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改革,全国31.6万个行政村实现“小微权力”清单化管理,四川省2022年通过“村民监督积分制”处理村集体资产违规问题437起,涉及金额2.3亿元,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晓霞认为:“基层监督覆盖率从2018年的68%提升至2023年的99%,推动基层违纪违法案件同比下降54%。”
国际合作深化
2022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国大会期间,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追逃追赃线索共享平台”,2023年协助外逃人员回国23人,追赃17.8亿元,国际刑警组织中国中心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通过国际司法合作追回外逃人员数量较五年前增长4倍,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授刘晓波指出:“这种‘天网行动’升级版使境外追逃成功率从2018年的31%提升至2023年的79%。”
文化育人工程
中央纪委2023年启动“廉洁文化进机关”三年行动,31个省区市建成廉政教育基地2.3万个,江苏省2022年通过“沉浸式警示教育”使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测评优良率从76%提升至93%,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李德顺认为:“文化浸润使省级干部主动拒收礼品礼金比例从2018年的82%提升至2023年的97%。”
企业领域治理
2023年修订《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规范》,对省属国企“三重一大”决策实施穿透式监督,山东省2022年通过“国企廉洁风险图谱”发现招投标违规线索1.2万条,挽回经济损失58亿元,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李志刚指出:“国企反腐覆盖率从2018年的65%提升至2023年的100%,推动省属国企平均坏账率下降0.8个百分点。”
金融监管升级
银保监会2023年联合中央纪委建立“金融领域廉洁风险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省级金融机构异常交易,浙江省2022年通过系统发现某农商行违规发放贷款42亿元,涉及9名厅级干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吴晓求认为:“金融反腐使省级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从1.8%降至1.2%,风险处置效率提升3倍。”
生态环保问责
2023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向31个省区市反馈问题清单中,涉及党政领导干部失职渎职案例占比达37%,湖南省2022年因长江生态保护不力,对17名地厅级干部启动问责,推动整改污染企业56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金南指出:“环保问责使省级环保督察整改完成率从2018年的58%提升至2023年的92%。”
民生领域整治
2023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专项整治”,省级查办教育医疗领域案件1.2万件,河南省2022年通过“民生资金大数据筛查”追回冒领养老金3.7亿元,问责干部632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立明认为:“民生领域反腐使省级教育经费挪用率从2018年的4.3%降至2023年的0.8%。”
二十大以来31个省区市反腐败“全覆盖”战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