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关系,中方严正回应美国施压,中韩关系再引关注 中方重申维护地区稳定立场

中韩关系,中方严正回应美国施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近期就美国要求韩国限制对华贸易作出明确表态,强调中韩作为重要邻邦,应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发言人指出,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韩正常经贸往来都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严重违背,中方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损害中韩利益。

美国对韩政策背后的战略意图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近期施压韩国限制对华投资和贸易,本质上是其“印太战略”的延伸,美国试图通过强化盟友体系,将韩国纳入对华技术封锁和供应链重组的框架中,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曾公开要求韩国限制半导体等关键技术对华出口,此举被解读为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手段。

中韩经贸合作的现实基础

数据显示,2023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3134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8.3%,韩国对华出口占比超过20%,其中智能手机、汽车、石化产品是主要品类,三星、现代等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超过30%,中韩自贸区谈判已持续12年,涉及领域覆盖90%以上货物贸易,这些数据表明,中韩经济深度绑定,外部施压难以奏效。

韩国政府的两难处境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统计显示,2023年对华投资额达238亿美元,占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45%,但美国要求韩国将对华贸易占比从目前的25%压缩至10%,相当于减少约600亿美元贸易规模,首尔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金炯旿指出,韩国面临“经济依赖”与“政治捆绑”的双重压力,若盲目迎合美国政策,可能导致半导体、汽车等行业严重受损。

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2023年销量达950万辆,占全球总量的60%,韩国现代汽车在中国年销量超过120万辆,占其全球销量的35%,若韩国接受美国限制令,其电动汽车生产线将面临停工风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43%为韩国企业,产业链断裂将引发全球供应链危机。

地区安全与多边主义原则

中方在回应中强调,中韩关系不应被卷入大国博弈,2023年11月,中韩外长会谈达成“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反对单边制裁”共识,对比之下,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推动北约东扩等行为,才是破坏地区安全的根源,中国前驻韩大使金章汉表示:“韩国若配合美国对华围堵,将导致东北亚安全架构崩溃。”

国际社会的理性声音

欧盟委员会贸易总署2023年报告指出,韩国对华贸易依存度全球最高,限制政策将违反WTO非歧视原则,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私下承认,若韩国切断对华半导体出口,日本企业将承担80%的损失,东盟十国在RCEP框架下与中国深化合作,2023年区域内贸易额达6.6万亿美元,显示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

中韩合作的前瞻性布局

中韩两国正推动“一带一路”与“新南方政策”对接,2024年计划签署自贸协定升级版,涵盖数字贸易、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青岛—仁川经济走廊项目已启动 feasibility study,拟通过中欧班列与仁川港联动,将物流成本降低18%,清华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预测,到2030年,中韩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联合研发投入将突破500亿美元。

基于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

面对外部压力,中韩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正如韩国经济院2023年度报告所强调:“对华贸易每增长1%,韩国GDP将提升0.3%。”中方的回应为地区国家指明方向:唯有超越零和思维,以务实合作替代对抗,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