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暑假工失联事件频发引担忧 家属急寻真相,高考生暑期工失联事件激增 家属疾呼彻查真相
某省一名刚结束高考的应届生在寻找暑期兼职过程中失联,引发其家人和社会广泛关注,据家属透露,该学生于6月15日在当地招聘会上与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从事线上客服工作,但此后失去联系,目前家属已向警方报案,并怀疑其可能被诱骗至缅甸从事非法活动。

(高考生暑假工失联事件频发引担忧 家属急寻真相)
招聘陷阱暗藏玄机 跨境务工风险升级
调查显示,涉事公司以“高薪兼职”“境外项目”为噱头,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招聘会吸引学生群体,其招聘流程看似正规,甚至提供伪造的营业执照和办公场所,但实际业务涉及境外电话诈骗、网络赌博等灰色产业,近年来,利用高考生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实施精准诈骗的案例显著增加,2023年全国已破获类似案件127起,涉案人数超3000人。缅甸成“高危地带” 骗子产业链曝光
据公安部反诈中心数据显示,2022-2023年跨境诈骗受害者中,18-22岁青年占比达41%,其中约65%被诱骗至东南亚国家,缅甸勃生、腊戌等地设有大量“杀猪盘”窝点,犯罪团伙通过伪造身份、高薪承诺等手段控制受害者,强迫其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非法活动,受害者不仅面临人身安全威胁,还可能被要求偿还“培训费”“介绍费”等天价债务。家属紧急行动 多方力量介入调查
事件曝光后,家属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寻人启事,并联合律师团队调取招聘平台数据,当地警方已成立专案组,调取涉事公司银行流水、通讯记录等关键证据,同时与缅甸警方建立联合侦查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家属发现该学生失联前曾频繁修改社交账号密码,并删除大量聊天记录,疑似被犯罪团伙察觉。警方重拳出击 破获跨国诈骗团伙
7月1日,中国警方在云南边境与缅甸警方协同行动,一举摧毁一个盘踞在缅甸佤邦的跨境诈骗集团,该团伙利用高考生求职心理,通过伪造“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岗位吸引受害者,随后以“保证金”“押金”等名义实施诈骗,此次行动共解救被困人员58名,查获涉案资金超2000万元,警方提醒公众警惕“境外高薪兼职”,强调任何正规企业都不会要求求职者提供境外账户信息。心理创伤与家庭危机双重打击
失联事件对家属造成严重心理冲击,心理学专家指出,此类事件易引发家属出现焦虑、抑郁等应激反应,部分家庭甚至因沟通不畅导致关系破裂,事件中家属表示,孩子从小成绩优异,选择暑期务工是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专家建议,家属需保持冷静,及时联系专业心理机构疏导情绪,同时避免在社交媒体过度曝光个人信息。社会反思:暑期求职安全如何保障
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发布《2024年大学生暑期就业安全指南》,明确要求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求职者收取押金、培训费等费用,不得要求提供银行卡或境外账户,多地高校已开设“防诈就业课”,通过模拟招聘会、案例剖析等方式提升学生风险识别能力,招聘平台需加强资质审核,对频繁变更经营地址、无实体办公场所的企业进行重点筛查。多方联动构建防护网 筑牢求职安全线
当前,政府、企业、学校、家庭正形成联防机制,警方开通“反诈专线”提供24小时援助,企业推行“入职前安全评估”,学校建立“暑期就业备案制度”,对于已受骗学生,多地推出“绿色通道”帮助其恢复学业,并设立专项基金补偿经济损失,专家呼吁,求职者应优先选择正规中介平台,签订书面合同,避免轻信“境外高薪”“零门槛”等诱惑性宣传。(全文共1525字)
发表评论